具体来讲,要坚持服务“三农”的根本宗旨,坚持“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发展原则,坚持重点突破、协调推进的发展战略,坚持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普及应用,坚持大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坚持依法推进、依法监管。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推进农业机械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采取财政支持和实施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金融扶持等措施,逐步提高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按照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原则,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首要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实施科学发展观,依托《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走中国特色的机械化道路。其策略包括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旨在促进农机、农艺、农业经营模式的协同进步,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农机工业的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并加大政策支持。
国务院关于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的意见强调了以下主要任务:首先,推进农机工业行业改革,确立市场化导向,鼓励企业优化产权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制定产业政策,实施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整顿行业秩序,淘汰落后产能,鼓励战略重组,形成大型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充分发挥我国农机工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加快构建一个竞争有序、发展协调、增长持续的现代化农机工业体系,以满足中国现代化农业对农机装备日益增长的需求,特制定农机工业发展政策。
第一,提高我国农机质量水平,提高农机质量。不仅仅要实现我国农机的数量的增长,更要提高质量,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质量同数量之间的关系。
扶持农机相关院校与高校相关专业的发展,优化现有专业结构,打造特色专业,为培养大量包括科研、制造、维修、推广培训、农机作业、农机具产业管理等适用型专业人才创造条件。
首先,财政支持是关键。政府将逐步增加投入,实施农机化新模式和新机制,设立示范区和示范基地,推动农业机械化。部分地区将实施农机作业补贴,优先支持主要农作物、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的机械化,并向农机合作社、大户和种粮大户倾斜。其次,金融服务得到加强。
1、到2022年底,达到或超过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技术指标。坚持“补齐短板、优化装备”的工作原则,着力提升粮食烘干、高效植保等薄弱环节,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切实提升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
2、年1月,农业农村部认定象山县为全国第三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2017年12月,象山县上榜2017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魅力示范县。2017年9月,环境保护部授予象山县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2016年7月,象山县荣获2016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3、年5月30日,农业部确定为山丹县全国首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4、目前已形成茶叶、竹笋、柑桔枇杷、虾蟹、贝类、鱼类、土鸡、山羊、高山蔬菜等十大主导产品,万亩(头)以上的农产品基地有20个,浙江东海岸10万亩绿色农产品基地列入市级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
第五条国家采取措施,开展农业机械化科技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服务,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第六条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负责农业机械化有关工作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农业机械化促进工作。
基本原则包括: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特性制定个性化发展策略;重点突破,以农机农艺结合和关键装备技术提升为核心,推动粮食主产区及大宗农作物的机械化;鼓励创新,优化农机服务形式和社会化机制,提升农机使用效率;市场与政府相结合,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同时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调动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
农机购置补贴是国家“三补贴”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举措,对改善农业装备结构、提高农机化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机器换人”共享服务模式,小农户无须大投入,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机械化服务。尽管浙江的农机化水平已有一定基础,但目前,全省涉农劳动力为540万人,不足常住人口的十分之一,而且这一群体数量还在不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