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列宁逝世后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人民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和农业集体化运动之中。
2、年列宁逝世以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取消新经济政策,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道路,到1936年苏联通过了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也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3、在列宁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到1920年底,国内外反对势力的联合进攻被粉碎了。在这场斗争中,斯大林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巩固政权的斗争中,斯大林一直是列宁最坚决的支持者和最得力的助手,相当于列宁的参谋长。
4、自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苏联人民在列宁和斯大林所领导的苏联共产党带领下,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逐步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巨大且非凡的成就。苏联时期经济成就 苏联时期经济成就 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逐渐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5、年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
6、苏联大清洗运动 苏联大清洗运动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左”的 思想路线支配下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十 月革命胜利后,苏联长期处于资本主义列强的包围中,国 内外敌人随时准备颠覆苏维埃政权。
1、因此,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主要是为了:(1)用现代技术改造落后的工业农业;(2)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3)给社会主义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2、优先发展重工业,是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这一方针的确定,不仅对苏联,而且对其它一些国家也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整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实施的过程中,苏联党和政府,正是遵循这一方针,规划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蓝图。在计划中规定的重工业增长指标都是较高的。
3、二十年代中期列宁逝世之后,斯大林贯彻布哈林的经济理论,保持新经济政策,发展了工商业,但也促成了耐普曼和富农的发展壮大。
4、苏联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工业,并用它去装备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使机器大工业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占优势地位的过程。1925 年12 月俄共(布)“十四大”通过了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路线,确定把苏联从一个输入机器装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装备的国家。1926—1928 年,是苏联工业化的初级阶段。
1、在那个时候平民的生活水平还是比较差的,因为那时候苏联经济体制不是很完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不是很高,所以平民的生活水平并不理想。
2、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苏联的经济开始出现问题,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僵化,经济长期停滞不前,人民生活水平明显下降。这段时间,苏联试图进行经济改革,但中央领导层为了自己的利益竭力回避改革,导致改革失败。
3、从根本上说,首先,在苏联时期,人民的生活水平一直不高。虽然发达的重工业和不断的军备竞赛拉动了国内生产总值,从而掩盖了这一现象。但是这不符合人民大众的利益,也因此导致了苏联人民的不满。
4、在八十年代初,“顶尖”的专家工匠工资有500到1000卢布。如果再加上各种各样的优惠待遇,例如疗养度假、优先分配住房,还有其他福利,那么可以肯定,在苏联,业务水平极高的工人的生活是相当可以接受的,其工资按数额来说是可以与大学教授和研究所的所长相提并论的。
5、苏联经济出现负增长滞后,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持续下降,最终开始影响苏联的政治局势。苏联的经济 *** 放缓,发展出现严重畸形 从70年代初期开始,苏联经济的增速在不断地放缓。1971年,苏联的经济增速为7%,但是到了1979年,苏联经济的增速仅为8%。